主任医师
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
中华医学会廊坊市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廊坊市优秀医务工作者
在中医传统“水肿”、“尿血”、“尿浊”、“虚劳”、“虚损”、“关格”、“消渴”等中医病名基础上,结合运用西医病名分类,分析病理;从宏观到微观,从病因病机到发病机理相互佐证,对中医肾脏病、糖尿病理论和临床有精辟见解。先后提出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“阴阳互损,阴阳偏衰”和慢性肾脏病“久病入肾络、肾络瘀阻”的病机学说。
在中医药治疗各种难治性肾脏疾病方面强调“能中不西、中西并重”,尤其主张治疗肾脏病要因人、因时、因地---三因制宜,从“阴阳互根互用、平衡机体阴阳”、“通经络、调气血”论治,并取得可喜成果。在应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、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,强调“已病早治,既病防变,瘥后防复”,具有独特肾脏病理论诊疗体系。
先后在《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》、《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》、《临床肾脏病杂志》、《中华中医药学刊》、《中国医药导报》、《河北中医》等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。主持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《固本通络法治疗肾络瘀阻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》,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奖,成果水平属国内领先,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同时,参与完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,获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。
擅长运用中医药阴阳理论、肾络病证理论、三焦理论等诊治各种肾脏病。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、急(慢)性肾小球肾炎、急(慢)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、糖尿病肾病、IgA肾病、足细胞病、急(慢)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。